逐浪之道:从策略、营销、数字化的视角看待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
杨国安教授认为,企业成功的两大关键是战略和组织能力,用方程式表达,即:
成功 = 战略 X 组织能力
战略和组织能力之间是相乘的关系,缺了任何一项,则企业难以取得成功。方程式虽然简单,却道出了两个核心的洞察:1)组织能力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和战略一样的; 2)组织能力必须与战略适配,才能共同造就企业的成功。
对于组织能力,在2010年左右,杨国安教授提出了组织能力的三角模型,被称为“杨三角”。“杨三角”理论指出了组织能力的三个支柱:员工思维、员工能力与员工治理,为组织能力的构建和提升指明了方向。
“杨三角”回答了组织和组织中的员工,是如何影响到组织战略落地的。
员工思维:员工愿不愿意参与战略落地的实践?员工每天所关心、追求和重视的事情,是否与组织一致、与组织所需的能力一致?
员工能力:组织交代的战略任务,员工会不会做?员工的知识、技能和素质,能否支持组织的战略落地,能否帮助员工做出与组织能力匹配的决策和行为?
员工治理:员工允不允许充分参与到战略落地的工作中?组织提供的制度、支持和资源,是否为员工创设了可以施展所长的环境?是否对积极投身组织战略落地的员工,能产生激励?
好的理论,不需要复杂的诠释,就是一看就懂,一用就灵,简单而实用。当企业遇到战略落地的挑战时,除了向外看,经常可以向内看,识别出组织内部的冲突和阻碍组织能力发展的挑战,进而做出有效的应对。
许多企业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,无论是上新的系统、推动新的流程,其核心就是一场以数字化为名的组织变革。许多企业在这条路上走得艰辛、走得痛苦,组织何以应对这场变革?如果我们回到“杨三角”,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找到答案。
员工思维:员工为什么需要参与这场变革?使用新的数字化工具对员工有什么好处?员工的个人诉求和组织的变革愿景是否协调一致?
员工能力:员工是否做好了使用新系统、新工具的准备?他们经过培训了吗?当遇到系统或数字化工具的使用问题时,员工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?
员工治理:公司有什么样的制度,去鼓励员工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,拥抱数字化?员工的KPI会因此改变吗?那些敢于吃螃蟹、有创新精神的员工,会得到奖励和表彰嘛?
组织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,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成败。借助“杨三角”的视角,去落实数字化的变革管理,才能让数字化的系统和工具在组织内部用得起来,用出成效。
当然,在数字化时代,杨教授也与时俱进,针对性地提出了“数智杨五环”的新模型。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文章中,与读者探讨这一新模型的价值。
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,尽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变革,但数字化转型本身,依旧遵循着商业的普遍规律。好的理论,总是让我们在新情境中看到老问题,保留组织沉淀的经验和能力,借助新的工具去解决新的商业挑战。这,就是商业理论的价值。
本文作者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