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浪之道:来自数字化项目中的思考
渠道数字化漫谈 06
在B2B领域,通常我们把大的经销商称为大B,而把海量的终端门店称为小b。由于小b一般都“下沉”地厉害,品牌商想触达却有心无力,大B则觉得触达小b的投资回报率过低,无论是品牌商还是大经销商,都心照不宣地把业务重心放在那些能产生大单的大客户身上。
然而这些年,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着一些重要的变化。总部下压的业绩指标,光指望四平八稳的大客户,显然是不行的。于是品牌方又把业务焦点放到了小b身上。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成熟,触达小b也不再是“劳民伤财”的事了。
以传统的视角来说,尽管渠道数字化也喊了不少年,但大B普遍数字化的意识不足、数字化的人才缺乏、数字化的资金投入有限、数字化的基础薄弱,简而言之,人、财、物都较难快速支撑数字化的体系。对于身处B2B行业的小b来说,本来做这行的利润就很微薄,如果还要在看不到收益前景的数字化上进行投入,不仅风险巨大,还缺乏规模效应。
所以,品牌要在渠道数字化上的核心行动,未必就是指向销售金额,更重要的是对大B和小b进行数字化赋能。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渠道的数字化赋能,不仅仅是提供小程序、APP,更重要的是在业务流程上、人才培训上、运营体系上,给予全方位的支持,让数字化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。
缺人才怎么办?品牌商提供循环数字化培训和业务流程支持,让经销商的员工轻松上手,快速胜任数字化的新工作。
缺资金怎么办?无论是大经销商和终端,都无须自行投入前期的数字化资产的建设,按需使用。
缺营销物料怎么办?品牌方提供基于数字化的促销工具、核销工具、传播裂变工具,让大经销商轻松覆盖终端,让终端有效服务客户。
只有这样,大B才有兴趣和有信心去广泛地覆盖小b,而小b也乐于参与到品牌商构建的商业运作体系中去。大B牵手小b,品牌商乐见其成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与美国市场围绕商流构建渠道数字化体系的特点不同,中国市场的渠道数字化,往往是围绕“人”的。数字化工具的应用,出发点并不是直接便利化交易的过程,而是帮助到整个渠道体系中的人,让人更容易找到其他人,让人更容易说服其他人,数字化的意义是为了让人与人的连接变得更加便捷,当这样的连接网络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密,生意就自然来了。
原本令人畏惧的蓝海,因为数字化,变成了大家都想去探索的藏金之所。掌握了数字化,未必就掌握了财富密码。残酷商战中的胜者,往往是那些善于整合商业策略、组织能力和数字化工具,并使之产生协同的卓越实践者。
本文作者
相关文章